第一作者:Kai Xu,Jin-Cheng Liu
通訊作者:賈春江,李雋,Feng Ryan Wang
通訊單位:山東大學,清華大學,倫敦大學學院
賈春江,山東大學教授,無機化學研究所所長, 國家優(yōu)青、山東省泰山學者,研究方向: 催化化學、材料化學。
(信息來源:https://www.chem.sdu.edu.cn/info/1229/10232.htm)
李雋,清華大學教授,博士生導師,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,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, 美國科學促進會(AAAS)會士。長期從事理論與計算化學、重元素量子化學和計算催化化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。
(信息來源:https://www.chem.tsinghua.edu.cn/info/1095/2230.htm)
論文速覽
氧空位(Ov)是存在于金屬氧化物晶格中的陰離子缺陷,以CeO2、TiO2和ZnO為例。Ov能夠改變固體的能帶結構,提高半導體性能和催化行為等物理化學性質(zhì)。
本文報道了一種新型的Ov,作為完美晶體表面固有的一部分。這種非缺陷Ov源自于三價稀土氧化物(RE2O3)在(111)晶面上的不規(guī)則六角形鋸狀結構。具有這種固有Ov結構、表面Ru活性位點的材料在氨分解反應中表現(xiàn)出優(yōu)異的性能,其中在Sm2O3、Y2O3和Gd2O3表面負載的Ru量為~1wt%時,獲得了極高的H2生成速率,比文獻中報道的值高1.5–20倍。固有Ov的發(fā)現(xiàn)為稀土氧化物在異質(zhì)催化和表面化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巨大潛力。
圖文導讀
圖1:DFT計算模擬的稀土氧化物(111)表面結構和電靜勢結果。
圖2:使用過的Ru/Sm2O3的像差校正HAADF-STEM圖像和催化性能測試。
圖3:催化劑的光譜特性,包括新鮮和使用過的催化劑的XPS結果,以及使用過的催化劑在130 K時的CO吸附原位紅外光譜。
圖4:反應機理和活性位點的電子特性的理論結果。
文獻信息
標題: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rivalent rare-earth oxides with intrinsic surface oxygen vacancy
期刊:Nature Communications
DOI:10.1038/s41467-024-49981-9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計算搬磚工程師,如若轉載,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,注明出處:http://www.xiubac.cn/index.php/2024/07/13/93a9699253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