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催化CO2還原成增值多碳(C2+)產(chǎn)物提供了一種利用可再生電力關閉人為碳循環(huán)的手段,但C2+產(chǎn)物的催化選擇性不理想嚴重阻礙了該技術的實際應用。
基于此,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吳一民教授和卡爾加里大學Samira Siahrostami等人報道了一個級聯(lián)的AgCu單原子合金和納米顆粒電催化劑,其中Ag納米顆粒產(chǎn)生CO,AgCu單原子合金促進C-C耦合動力學。結果表明,在所制備的AgCu單原子合金和納米顆粒催化劑下,在-0.65 V、~720 mA cm-2工作條件下,對C2+產(chǎn)物的法拉第效率(FE)為94±4%。
通過DFT計算,作者研究了在Ag摻雜的Cu催化劑表面上對乙烯、乙醇和乙酸進行原子尺度的CO2還原反應機理。CO2RR到C2+產(chǎn)物涉及多種中間體,其中C-C偶聯(lián)是決定速率的步驟。Cu(100)上*CO加氫成*CHO和*COH的勢壘分別為0.64和0.94 eV,比CO-CO直接偶聯(lián)更有利。因此,作者選擇研究Ag摻雜Cu(100)表面上能量較低的C-C耦合勢壘,即*CO-*CHO和*CO-*COH。
作者還計算了*CO-*CHO在純Cu(100)表面的TS勢壘,為0.55 eV,比Ag摻雜Cu(100)表面高0.1 eV。Ag位點在單原子合金(AgCu SAA)和納米顆粒(AgCu SANP)中均能將CO2轉化為CO,但后者由于活性位較多,預計會促進CO的形成。
結果表明,在CO2還原到CO方面,Ag摻雜Cu是比純Ag表面更好的催化劑。低配位的Ag原子對CO2轉化為CO的反應最活躍,AgCu SANP催化劑預計具有扭結和角點。因此,CO2到CO的還原很可能同時發(fā)生在單個Ag原子和Ag納米顆粒上。
Cascade electrocatalysis via AgCu single-atom alloy and Ag nanoparticles in CO2 electroreduction toward multicarbon products. Nat. Commun., 2023, DOI: 10.1038/s41467-023-41871-w.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Gloria,如若轉載,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,注明出處:http://www.xiubac.cn/index.php/2023/10/21/bc6a39498e/